中国教师

Teacher's Journal


卷首语

  • 教育要主动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挑战

    马维林;

    <正>人工智能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学校教育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义,学校课程需要系统重构,这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我们既要主动迎接时代变革带来的教育之变,也要坚守教育的价值立场,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的系统深刻变革必将引发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教育作为社会文化思想的载体需要在观念和思维方面进行系统更新。首先,要认真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驾驭和引领未来。当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大部分劳动的时候,如何通过教育提升人的价值、培养人的创造力、激发人的生命力,这是教育更为本质的价值。其次,要认真思考如何重构学校课程,如何变革教学方式,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带来了教育的主体、空间、价值、课程、过程、评价、管理全方位的改变。

    2025年07期 No.38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教育视点

  • 学校变革:以教师发展为内核的生态重构

    林卫民;

    学校变革已从单纯的组织改造演变为复杂的教育生态重构,教师的专业觉醒与能力发展构成了学校变革的核心动力源。学校变革要以教师发展为内核,构建“情感唤醒、行动支持、能力发展”的三维赋能系统,唤醒教师的教育使命自觉,打造学校变革实践的新样态,提升教师的变革能力,从而全面把握学校变革的复杂性,赢得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7期 No.386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时代中小学科研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吕增锋;

    中小学教师科研热情不高、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他们面临“无暇”“无心”“无力”三大困境。激发中小学教师科研意愿不仅须对症施药,包括优化选题、能者多研、改善科研软环境,更为关键的是科研管理者的角色应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主动出击“找对人”、精心筹划“选好题”、督促落实“真研究”、推广成果“促交流”。同时,科研管理者应成为科研领域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持续推动学校科研发展。

    2025年07期 No.38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育视点_史鉴

  • “育人空间”与“空间育人”——亨利·巴纳德学校建筑教育观

    王晨;宋月;

    19世纪中叶,美国公共教育制度逐步确立,学校建筑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开始受到关注。亨利·巴纳德是该时期极具影响力的教育改革者之一,他将学校建筑视为推动教育普及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巴纳德的主要著述为基础,梳理其学校建筑思想的历史脉络与演进路径,归纳其在功能适配、环境育人、空间秩序与文化象征等方面的核心理念,并结合康涅狄格州的两座典型校舍设计,分析其理念的实施途径。研究表明,巴纳德将学校建筑视为服务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强调建筑不仅要满足教学需要,更要促进学生品格养成与教师职业尊严的确立。其理念在当今基础教育校园建设中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2025年07期 No.38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专题_AI时代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转向

  • AI时代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转向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多次强调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指出,要“以教育数字化为重要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全面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2025年07期 No.386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AI赋能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四大转向及理性剖析

    李晓庆;

    国家陆续发布人工智能相关政策,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应用的迫切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学教师带来新的教学转向,教学资源从外引资源向自建资源探索转变,教学活动从静态感知向动态情境体验转变,教学媒介从单机多媒体向人机协同共育转变,教学评价从结果评级向过程深度复盘转变。本文深度阐述这些变化背后的问题和主要转变的表现,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分析,为广大教师迎接AI之变提供了思想启迪。

    2025年07期 No.386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人工智能依赖,教育何为?

    李阳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深度嵌入教育场域,学生对其的依赖也在无形中加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推理能力的提升。究其实质,教育角色的“隐匿”可谓是导致学生人工智能依赖的根源性因素。为此,在充分理解新一代“数字土著”的基础上,教育应合理、主动地介入:以学生数字画像开展依赖分析,反馈分析结果与调整建议;拓宽青少年对智能技术的功能想象,厘清人工智能技术的价值认知;通过典型案例讲解、亲身示范等形式,指导青少年识别潜在风险。同时,中小学教师也应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提升人机协同素养,结合风险提示、案例启示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运用人工智能。

    2025年07期 No.386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三个结合”:教师理性运用AI创新教学的策略

    涂玉霞;卢禹;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点亮、赋能,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答案知晓。教师理性运用AI创新教学,避免陷入人工智能使用的误区,是当前教育迫切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确定主次结合、方圆结合、点面结合三大原则,让设计彰显品质,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反馈富有成效,探索数字时代下教师理性运用AI,创新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5年07期 No.386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AI时代中小学教师知识权威:价值、消解与复归

    向柏蒿;

    AI时代,中小学教师知识权威面临着消解危机,探索其复归之道既是顺应教育变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契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关键之举。在重申AI时代教师知识权威价值的语境下,揭示其在技术冲击与教育变革中的消解逻辑:中小学教师知识权威垄断地位丧失、中小学课堂“浪漫化”人本主义渗透、师生认知关系转型中权威认同危机。研究表明,教师知识权威的复归并非对传统权威的简单回溯,而是在技术赋能下实现“以教促学”向“以学促教”的转向、促进师生“话语共生”的构建与深化、强化情感联结的认知共同体建构。

    2025年07期 No.38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智时代教师具身教学困境及超越策略

    李鑫;

    数字智能技术改变教育生态,推动教学变革朝向智能化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新的支撑,也引发教师对具身教学的担忧:技术工具的高效性与具身教学需求的内在冲突、教师主体性消解与具身教学能力的断层、技术泛化应用隐含的教育伦理风险。教师应该从三方面主动求变:主动转变角色适应数智化变革、教学创新活动重视学生的身体参与、选用数智技术应遵循身体伦理,以寻求技术赋能与具身教学的平衡。

    2025年07期 No.386 37-3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名师工作坊

  • 从技能训练到素养培育:小学劳动教育样态转型的探索

    应西芳;

    劳动教育正面临情境虚化、技能本位、评价单一等现实困境,导致劳动教育与真实生活脱节、高阶思维与跨学科整合缺失、过程性评价和多维评价不足等问题。基于“真问题、真实践、真应用、真成长”特质的“四真”劳动模型构建,旨在体现知行合一的育人逻辑,由此探索项目式劳动、研究性劳动、创意劳动和研学劳动四大实践路径,形成课程整合、场域拓展、评价改革“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2025年07期 No.386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从一堂课走向一个项目——以“一棵树”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为例

    应西芳;

    <正>在一次劳动学科磨课活动中,我听到了同一教师、同一内容、不同效果的两次试教。A版:“盆栽种植”劳技课执教教师借用了平行班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试教。教学分为四个环节:(1)谈话互动:请各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想种什么,打算怎么种。(2)各小组分工合作,开始种植。(3)交流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并改进。(4)评选“最美盆栽”,颁奖。B版:“做一件让教室更美的事”本次试教,教学设计改动不大,不同的是,这个班是执教教师自己带的班。此时,学校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做一件让教室更美的事”实践活动,于是将“盆栽种植”安排为这次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第一阶段,了解学情,学生做好种植准备(分小组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查找资料、走访花鸟市场、采访专业人员等)。

    2025年07期 No.386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深耕真实情境:从“一课”到“一树”的劳动教育实践图景

    何铁勇;

    <正>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浙江省嵊州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应西芳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积淀与鲜活的实践探索,成为区域劳动教育转型的先行者,逐步构建了“真实情境下的劳动实践样态”。她的教学思想系统阐释了劳动教育从“技术训练”向“生命成长”转型的路径;其课例则通过“树”这一自然载体,生动诠释了劳动教育如何从单一课堂走向跨学科、长周期的项目化实践。这两项成果互为表里,共同勾勒出劳动教育在真实情境中扎根与破局的实践图景。应西芳老师的探索为破解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提供了重要启示—将劳动教育嵌入校园生活、学科知识与社会文化的多维场域,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并展现了劳动教育样态转型的实践路径与育人价值。

    2025年07期 No.386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程与教学

  • 文化自信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究——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华文明之光”单元教学为例

    陈岳夫;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对中央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意见的积极回应。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中华文明之光”单元教学为例,从多重知识建构、多维生活体验、多元文化自觉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文言文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实践。其中多重知识建构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力的认知基础,多维生活体验是发展学生文化自信力的实践桥梁,多元文化自觉是内化学生文化自信力的逻辑归宿。

    2025年07期 No.386 54-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三驾马车”—以“因数和倍数”为例

    田成;杨启宏;

    在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概念教学中,针对其高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特点不匹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象化锚点、阶梯式引导和矛盾化情境三大教学策略。具象化锚点策略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阶梯式引导策略基于学生现有水平,通过有序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矛盾化情境策略则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这些策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效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

    2025年07期 No.386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以学为中心的音乐教学策略寻绎

    王雄云;

    “双新”背景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音乐课堂教学发生巨大转变。本文聚焦小学音乐教学,通过调查分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音乐教学策略。从实践中探索以基本知识与技能落实、基本音乐活动经验积累、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共生为导向,以音乐课堂教学“五式”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实现音乐学习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发展为目标的音乐教学策略,以求真正把准新课程改革的脉搏,促进学生本体发展和教学实践改革。

    2025年07期 No.386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数智技术赋能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价值、挑战与优化路径

    金志远;王子琪;

    数智技术赋能小学美术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准备全面、实施过程可视化与总结反馈多元化,但同时也存在项目准备阶段的数字鸿沟、实施过程的技术依赖和总结反馈的情感缺位等挑战。对此,我们应打造数智技术在小学美术项目准备阶段的支架,加强数智技术在小学美术项目实施阶段的渗透,扩展数智技术在小学美术项目总结阶段的媒介。

    2025年07期 No.386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任务驱动的思政课积极作业设计

    匡乐华;柯晓燕;

    本文在思政课单元整体教学层面,聚焦“问题链—活动流—成果集”三个维度,突出“目标导向、能力进阶、素养落地、作业育人”四个要素,探索任务驱动的思政课积极作业设计模式,构建适合不同情境的积极作业体系,提升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任务驱动的思政课积极作业设计要坚持“教—学—评”联动,基于认知阶梯,明确任务目标;依托情境活动,指向关键能力;强化评价赋能,聚焦成长可视,将积极作业设计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诸要素多维融通,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贯通。

    2025年07期 No.38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以“经典史学论著研读”课程为例

    周云;王斯雯;

    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精选阅读文本,重视课堂实施,强调阅读质量,自主开发历史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贯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2025年07期 No.386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师与发展

  • 反思与自主:对成熟期教师进行个案研究的发现与启示

    严星林;

    对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个案研究发现,教育信念经常被成熟期教师所忽视,撰写教学反思对成熟期教师非常重要,教育情境实践性知识的欠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学校促进成熟期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即把专业发展的自主权还给教师,引导教师重视对学科教学的深刻把握,关注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退化。

    2025年07期 No.386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培育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自组织”

    费岭峰;

    教师自组织是指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自由组合成的团队,一般包括课题组、读书会与专业社团。培育教师自组织易于构建多样的专业发展模式,形成团队深入研究的氛围,发现引领团队发展的骨干。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培育教师自组织的方式主要有提供“帮助式”指导、提倡“散漫式”交流、提炼“精品化”成果。

    2025年07期 No.38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科技革命视域下教师阅读认知策展力的生成逻辑与提升方略

    吴少平;王红;

    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内涵,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首当其冲。聚焦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阅读认知策展力,探讨其内涵及在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生成逻辑与提升路径,旨在为数智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思考与实践策略参考。

    2025年07期 No.386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学前教育

  • 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理念的“我的实习场”活动

    金学英;隆春燕;

    “我的实习场”是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创设的一种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环境。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不断推进支持幼儿在实习场中生活和学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科学的预设和灵活的生成并进、合理的观察和有效的互动推进、多维的评价和有效的反思跟进,达成幼儿在自然中成长、自然地成长、自然且成长的活动样态,实现原有零散经验的整合与提升,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2025年07期 No.386 94-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构建与实施

    丁超;

    “亲自然”课程不仅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还强调环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中,应基于综合性、适宜性以及本土化原则,挖掘本土化自然资源、强化园内自然环境以及开展本土化亲自然活动,为幼儿提供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方式、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契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

    2025年07期 No.386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绘本阅读的开展策略

    李秀芝;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主体,家园共育有助于为幼儿提供全面、和谐的教育环境。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绘本阅读,幼儿园和家长要共同为幼儿绘本阅读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共同制订并执行幼儿绘本阅读的合作计划,以家园互动提升家长科学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水平,从而激发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2025年07期 No.38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探索与回声

  • 心育委员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望江县实验学校为例

    王盛;

    <正>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安徽省望江县实验学校在实施“专业+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以学生为主体,设立心育委员,让心育委员赋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强化底色,做好“规范动作”自2016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以来,学校不断探索与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例如,单独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室—心灵驿站,教室内配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辅导器材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障性用品等。学校拥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名兼职教师。学校每学期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筛查,建立台账。

    2025年07期 No.386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活动设计策略

    车玉晓;

    <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打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然而,目前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活动目标模糊、缺乏序列化设计等问题,导致课程效果不佳。因此,深入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活动设计策略,对于提升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7期 No.38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家校合作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王先文;

    <正>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责任。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特定作用。许多学校和家庭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比如,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活动,促使家长了解并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一些地区,家校合作已实现常态化,家长与教师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也得到了初步共享。然而,现阶段家校合作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或时间精力限制,未能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甚至将心理问题简单归因于学习压力或性格差异。

    2025年07期 No.386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探索

    沈明;

    <正>“Reading for Writing”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阅读促进写作,打破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壁垒,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然而,传统读写课堂常面临学生参与度不高、写作素材积累不足、个性化指导欠缺,以及教师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等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为英语学科素养培育和高阶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全新可能。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类进行智能对话、生成教学资源、辅助写作评估等,为构建人机协同的“双师课堂”、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本文以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二Unit 4读写课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为输入,Beautiful Kashgar Through My Senses为输出,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语篇解读、文化比较、读写迁移与智能评价,为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创新提供可行性路径。

    2025年07期 No.386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三维动态语法观的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以虚拟语气为例

    卢立春;

    <正>语法是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动态语法观,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1])。在分析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时,教师要指出语法教学应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内化并产出语法,从而真正提升其交际能力~([2])。

    2025年07期 No.386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博览与叙事_大先生

  • 一位并非教师的大先生

    顾明远;

    <正>2002年4月,张家港智慧学研究所召开智慧学学术研讨会,邀请我参加。参加会议的还有于光远,何祚庥院士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江苏教育学会原会长周德藩。于是我认识了张家港智慧学研究所创始人顾秉钧。开始以为他是一名校长或教师,见面却是一位白发雪眉,上穿大布衫衣、脚蹬老布鞋的长者,是张家港市政协原主席。离休以后开始智慧学的研究,他认为人人都有智慧,行行都能出智慧,特别是教育,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智慧。我对智慧学没有研究,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了研讨会。于光远在会上说智慧学就是聪明学,教育学也就是聪明学,培养学生变得更聪明。何祚庥院士则讲述了科学与创新。我则讲讲教育要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题外话。

    2025年07期 No.386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博览与叙事_读书

  • 艺术学科教学论研究的新探索—《从偶然到必然:以问题引领的美术单元设计策略》读后

    曹周天;

    <正>对从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学科教学论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说它重要是因为,教师只有较为熟练且透彻地理解并掌握学科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写进教材的教学内容,依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高效精准地传递给学生。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定位并不十分明朗,究竟是偏具体学科多一些,还是偏一般教育学、教学论多一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针对美术这一类实践操作性较强的“术科”而言,如何引导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找到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兴趣点至关重要。这项工作如果引导得好,很有可能事半功倍。

    2025年07期 No.386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博览与叙事_叙事

  • 适合的教育,才能有效

    林怀文;

    <正>魏书生曾说:“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虽怀揣着“有人情味”的教育初心,给予学生普遍的“人文关怀”,却忽视了学生独特的成长诉求,导致教育成效有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存在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即便秉持“爱的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始终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我们应当认识到,教育的对象不仅是“人”,更是“个人”,只有契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教育。追光的星火去年教师节,学生点点给我发来信息:“教师节快乐,愿您一切顺遂!”同时配了一个青年偶像的表情包。我会心一笑,回复道:“看来你一如既往地喜欢他嘛!”

    2025年07期 No.386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