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

Teacher's Journal


卷首语

  • 生成式AI重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新范式

    王晶莹;

    <正>在Chat GPT掀起全球认知革命两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开启新的可能。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生成式AI重构知识生产方式的时代,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路径将发生何种根本性转变?技术赋能科学教育已走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作为学科内容的信息技术教育,到作为探究工具的数字平台应用,再到支撑跨学科实践的智能系统构建,技术始终在推动科学教育向真实性学习进阶。而生成式AI的介入,使专业场景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美国WISE科学平台通过AI建模工具支持学生模拟气候系统演化,中国“天宫课堂”运用AR技术解密空间实验现象,这些实践印证了技术对科学专长培养的革命性作用—它不仅能突破时空限制,还原真实科研场景,更能通过即时反馈机制实现“数字孪生”式的学习迭代。

    2025年05期 No.384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教育视点

  • GAI赋能学科教学:核心价值、关键特征与实施进路

    张东升;李孟坤;

    G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本文探讨了GAI赋能学科教学的核心价值、关键特征与实施进路。首先,GAI通过分担低阶认知负荷,优化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分配,助力学生深度理解概念与原理,提升教学效能。其次,GAI具备个性化学习支持、实时互动与反馈、多模态生成与呈现等关键特征,可以作为类思维工具,辅助开展认知建模等思维训练。最后,本文提供了三元协同融合式学科教学范式,通过教师、学生与GAI的三方协作,推动学科教学与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尽管GAI在学科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它仍面临信息黑箱、认知能力削弱等挑战。因此,GAI赋能学科教学应注重技术融合与教育本真的平衡,辅助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5年05期 No.38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生态视角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南宁市“1+3”联动机制的探索

    李杰;

    本研究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物生态模型,分析了个体发展与其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实施的“1+3”联动机制通过政府的统筹引领、学校的教育主导、家庭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资源供给,构建了一个有机的教育生态系统。该机制不仅促进了教育的多元性、协同性和实践性,还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立体的成长环境。此外,研究还发现,通过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该机制成功营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学生成长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5期 No.38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

教育视点_史鉴

  • 探寻强师的民族文化底蕴——教育家精神的儒家谱系及其价值

    杨俊铨;刘婉;

    中华民族有重教传统,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彰显于众多鲜活的教育叙事中。以孔子为基点,以历代名儒的教育探索为主线,对教育家精神的儒家谱系展开深入分析,对理解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民族文化底蕴有重要意义。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名儒秉持革故鼎新的文化使命与修己安人的伦理追求,并将其融入办学与教学过程,体现出贵道务实的办学品格与好学善教的教学素养,为新时代强师行动提供了可贵的文化资源。

    2025年05期 No.38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专题_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

  • 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

    <正>编者按: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2024年12月,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面向中小学生实施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5年05期 No.384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内涵解析、现状审视与优化策略

    高潇怡;刘天伟;

    科学素养是个体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对所需要的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心理品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公民教育导向性的特征。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育,主要依托科学课堂中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学习过程。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仍存在不足,表现为科学本质观较为朴素、科学价值观薄弱以及科学认同缺失。这与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学习过程的形式化、流程化和去真实化密切相关。为此,建议未来从基于探究实践的科学学习环节上着力,优化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过程,助力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2025年05期 No.384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三阶段·七课型”模式下的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实践

    朱启平;李秋菊;葛永普;

    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四个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三阶段·七课型”科学教育实施模式以“实践育人”为核心,通过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评价反馈三个阶段,以及七种具体课型的有机衔接,培育学生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涵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新时代科学素养培育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推动科学教育从“知识灌输”向“素养培育”转变。

    2025年05期 No.384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实践:历史脉络、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张璞;

    探究实践既是国际科学教育研究改革的重要话语,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从历史视角看待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实践,可以发现科学教育与探究实践密不可分,探究实践的内涵也随着科学教育的演进而逐渐丰富。当前,虽然探究实践已成为推进科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理念和方式,但在教育教学中仍存在浅表化的注意吸引、机械化的固定程序、模式化的反馈提示等现实困境。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更好地落实探究实践,教师可依托科学史,塑造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融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强调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提升学生的推理与判断能力。

    2025年05期 No.384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情境创设激发科学思维——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研究

    陈佳敏;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与环境、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包含情境、活动、共同体、意义建构等要素,为科学教育提供新视角。中小学生科学思维涵盖逻辑推理、质疑批判、创新创造等要素。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筑牢基础,二者紧密相连。情境创设借问题情境、实验活动、师生互动、反思总结等路径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基于此理论,从情境、活动、共同体、意义建构四要素提出科学教育情境创设策略,如融合资源、明确活动流程、拓展成员、鼓励交流等,以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2025年05期 No.384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名师工作坊

  • “阳光·简约”教学,让课堂生态与学习效率共闪光辉

    王建春;

    教师的阳光心态直接关乎课堂生态的品质,关系到课堂上生命的尊重与激活。简约教学的思想内涵契合当前高中生物学课标基于大概念追求“少而精”的要求,在落实“减负、提质、增效”新时代号召中具有现实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简约教学的十大操作性策略,指向目前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大等亟待破解的难题。课堂的阳光氛围让学生“想学”“主动地学”,简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易于理解地学”,学生学得越轻松明白,课堂氛围就越活泼愉悦。“阳光·简约”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性互动,着力追求师生课堂生命的成就感。

    2025年05期 No.384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如何让生物学课堂阳光而简约——以“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学为例

    徐青松;

    <正>“阳光·简约”教学理念强调从系统思维整体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将生物学的每一节内容纳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之下展开教学。模块单元整体教学思维能有效避免学生简单积累、堆砌知识,造成学科知识碎片化,同时也让教学内容“少而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属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三章《体液调节》的内容。本文以此课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阳光·简约”教学理念。

    2025年05期 No.38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阳光基于仁爱简约源于透彻——王建春老师教学思想述评

    胡继飞;

    <正>我是王建春老师专业成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认识王建春老师缘于2002年广东省首批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培训,我是该项目的任课教师和学术导师之一。自该项目以来,不断有他专业成长的好消息传来:2003年评上高级教师,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第八批特级教师,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一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担任他工作室的指导教师),2013年评上广东省第一批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的评选,除综合荣誉、教学业绩、学术成果等硬件要求外,特别看重参评对象教育(教学)思想的凝练及其影响力。我真正比较全面地了解王建春老师的教学思想是在2022年冬,他邀请我为他的专著《高中生物学简约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23年出版)写序。

    2025年05期 No.384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课程与教学

  • 核心概念驱动下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三维路径探索

    冯海泉;

    为破解小学科学教育知识碎片化困境,本文以科学核心概念为纽带,建构科学素养培育路径。在理论层面,提出核心概念通过“知识整合→思维进阶→价值渗透”三维互动机制推动素养生成。横向跨学科整合,纵向贯通“现象→本质”认知层级,并以STS议题渗透社会责任。在实践层面,设计“核心概念—真实情境—核心问题—大任务—科学素养评价”五环节单元教学体系,通过“概念降维”创设探究支架,依托对比实验驱动深度学习,结合活动单四维评价追踪素养发展。

    2025年05期 No.38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以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为例

    陈勇;马海燕;

    科学且有序的评价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宝贵的思路与依据。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表现性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聚焦学习任务的内容构成是表现性评价的核心;设计合理且具备操作性的量表,是表现性评价顺利实施的关键;有序的操作流程是表现性评价价值得以实现的保障。在推进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的表现性评价时,应依序从梳理表现性评价要素、解构评价任务、确立科学评价流程三个维度展开,从而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评价范式,深化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并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5年05期 No.384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求联”视角下结构化分析处理数学教材的策略——以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一)”为例

    王剑;陈力;

    新课标提出了“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的课程理念,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除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外,还要运用“求联”思想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处理。具体可在规划蓝图、结构选材、关联立序、精选题组等环节分别采取“本质统领·一脉相承”“任务驱动·好材支撑”“联结推进·整体建构”“围绕模块·结构组题”等策略,促使学生在联结性学习活动中展开联结思考,获得结构化理解,实现整体建构。

    2025年05期 No.38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文化意识培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孙亮亮;

    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培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形塑学生文化品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文化意识培育的关注度不够高,教学活动存在轻文化内涵挖掘、少本土文化渗透、缺思维情感融合的问题。教师应认真研读语篇材料及相关资源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尝试运用多种策略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笔者探索通过创编文本、中外比较和建构信息来深化文化理解;通过活动体验、联结生活和鉴赏品味来强化文化认同;通过情境模拟、巧设作业和社会实践来促进文化践行,让学习活动“有料”“有情”“有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文化浸润,提升文化意识,形塑文化品格。

    2025年05期 No.384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初中语文“发现者课堂”的本质内涵及建构途径

    卢芳芳;

    “发现者课堂”针对“教师教、学生学”传统课堂的弊端,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是“发现者”,教师“既是教者也是被教者”。“发现者课堂”本质是一种追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交互式课堂。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的“引导—发现”“建构—探索”“生成—实践”,“引导发现的‘教’”与“指向发现的‘学’”共生共融,师生同频共振、共学共进。初中语文“发现者课堂”的教育价值表征是丰富课堂情境的故事力、推进师生同频的共情力、提高师生甄别的思维力。初中语文“发现者课堂”的建构途径有创新“发现者课堂”的教学方法、创生“发现者课堂”的学习方法、创造“发现者课堂”的评价方法。

    2025年05期 No.384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策略

    张顺;

    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不同的智能构成,不同的智力领域有独特的发展过程。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教师可以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符合学生不同智能特点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为例,尝试从多个角度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探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个性化教学设计路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025年05期 No.38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教师与发展

  • 班主任故事力的要素与修炼路径

    周俊;

    故事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故事力是班主任讲好教育故事的关键能力。故事力体现为班主任树立教育故事意识、发掘教育故事素材、养成教育故事思维、提升叙事能力,从而用故事感动、说服、影响和转变学生,实现班级育人目标。学校要根据校情以及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支持和引领班主任从故事意识、故事思维、故事艺术三个层面修炼故事力。

    2025年05期 No.38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教师教学述评:分析框架、构成要素和实践运行

    刘培培;廖荣德;

    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什么是教师教学述评”“为什么需要教师教学述评”“如何进行教师教学述评”。本研究尝试以OECD教师考核的概念框架为基础,从管理、程序、能力、结果使用四个要素搭建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系统分析框架,并以区域实践案例为基础,从区域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的顶层设计、实践组织、支持系统、结果运用四个层面剖析实践路径。

    2025年05期 No.384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与发展策略

    焦文海;

    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是其专业发展的必备素养。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评价意识、评价态度、评价知识和评价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外部支持、内部强化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的策略。

    2025年05期 No.38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知识共享的中小学教师校本教研实践策略

    陈琰;

    互动、交流与知识共享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本教研本质上是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互惠互利的学习交流平台。本文从知识共享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合作文化进行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基于知识通达构建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基于共享价值建设校本教研文化体系,以推动校本教研中合作文化的构建。

    2025年05期 No.384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学前教育

  • STEAM教育理念下共学共历共评共长——以大班《中国桥》亲子阅读项目为例

    邱欣怡;应美萍;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站,阅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亲子阅读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将幼儿与家长紧密连接。以绘本为依托,通过共学、共历、共评、共长等多元化模式引领亲子进行有效阅读,注重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和评价分享,能有效驱动幼儿的发展性思维,调动家庭教育积极性,夯实幼儿的阅读素养,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从“阅读”至“悦读”的园本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2025年05期 No.38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关于幼儿园童话活动的观察与思考

    周爱萍;

    童话与幼儿密不可分,探究泛灵心理的发端与童话情境的代入,可以成为幼儿园创设童话情境、创新教育形式,提升儿童语言品质的良好契机。开展幼儿园童话活动,需要灵活运用童话中的游戏和创新价值,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完善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性,引导幼儿在对生活实践和未知领域的文学想象和艺术化表征中,发展语言等多方面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积累社会交往经验。

    2025年05期 No.38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5E教学模式助推幼儿深度学习——以大班“江心屿的双塔”项目活动为例

    郑和;

    深度学习可以提升幼儿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幼儿教师在组织开展深度学习时存在活动主题缺乏价值审议、支持策略偏离儿童本位、评价方式缺少方法体系等问题。结合深度学习与5E教学模式的内在联系,以5E教学模式为项目操作路径,将5E教学理论融入幼儿园项目活动,通过四步骤、五路径的支持策略助推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

    2025年05期 No.38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探索与回声

  • 积极养育理念下的家校协同育人实践

    丁岚;

    <正>学校和家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到,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作为一所年轻学校,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从2015年9月起开展了历时8年的实践,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与机制。

    2025年05期 No.384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过程一体化实践研究

    张丽莉;支梅;

    <正>一、研究背景

    2025年05期 No.38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的策略研究

    李艳红;

    <正>中学思政课是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政治认同的关键课程,担负着塑造中学生道德品质、提升政治素养的重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中学思政课,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的价值意蕴1.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政治认同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中学思政课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以及需要为此付出的努力,这种精神力量能够极大地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更加坚定地支持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2025年05期 No.384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以体育人:小学德育的有效实践路径

    吴聪慧;徐峰;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1]。以体育人,德育先行。以体育人是指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核心素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实现以体育人的德育功能具有重要价值。笔者通过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探究以体育人实现德育的有效路径。

    2025年05期 No.38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策略

    李蕾;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1])。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协同,促进综合育人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一、目标统领: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培育在传统学科教学中,教学目标多集中于学科知识、技能和应用等单一学科领域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跨学科主题教学凭借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学科教学的不足。

    2025年05期 No.38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博览与叙事_顾明远与北师大

  • 我与哥伦比亚大学交往纪实

    顾明远;

    <正>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教育学院与中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历史。可以说,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是从哥大中国留学生开始的。中国最早的一批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先驱陶行知、蒋梦麟、陈鹤琴、张伯苓等都曾在哥大学习过。他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身体力行,如蒋梦麟、张伯苓都担任过大学校长,陶行知则创办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他们还邀请杜威、孟禄来华讲学,传播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至今犹在。

    2025年05期 No.384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博览与叙事_博览

  • 新加坡教学实习制度及对我国教师培养的启示

    包锋;

    <正>新加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的来说,新加坡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力资源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及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上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作为新加坡唯一一所师资培训机构,承担着本国99%的教师培训任务(只有极少数自治学校自行开展教师培训)。NIE同时也是新加坡唯一的教师资格认证单位,学生只有通过认证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在师资培养中,NIE的教学实习制度是新加坡培养高质量师资的重要支撑与秘密法宝。笔者在NIE访学期间,就NIE教学实习制度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尝试为我国当下师资培养提出借鉴性建议。

    2025年05期 No.384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聆听雷锋精神 紧抓国防教育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的重要指示,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创新大思政教育模式,将雷锋精神深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与国防教育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一、大思政课堂重塑榜样教育:从“听故事”到“做主角”每年3月,学校以国旗下讲话为起点,推出雷锋精神专题讲座,激发师生奉献热情。2024年、2025年特邀(雷锋》杂志智库成员徐肖剑、顾问朱剑平开展专题授课,并在校内创新推出“雷锋的抉择‘剧本杀’”沉浸式体验活动,打破传统思政课说教模式。

    2025年05期 No.38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